新闻目录NEWS LIST
联系我们CONTACT US


详细新闻

一文说清“碳交易的前世今生”

随着国内统一碳市场的临近,大家对碳交易的热情也高涨起来,不过对于长期从事电力行业各位同仁来说,对于为何以及如何进行碳交易可能还有些摸不着头脑,晶见特意整理了一份碳交易入门指南,希望能为您了解相关问题提供帮助。

(文章来源:晶见 作者:晶见工作室)

碳交易起源于气候变化和国际谈判

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渐突出,环境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。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,150多个国家制定了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》(UNFCCC),这是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**个基本框架。

1997年,《框架公约》缔约方第三次会议在日本东京通过了该公约的补充条款,即《京都议定书》,同时建立起三个旨在减排温室气体的合作机制---国际排放权交易(IET)、联合实施机制(JI)以及清洁发展机制(CDM)。

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的《巴黎协定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三个里程碑式的国际法律文本,即在2020年《京都议定书》**承诺期结束后,各国将以自下而上式的“国家自主贡献”(INDC)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,而不再进行自上而下式的温室气体减排量的强制性分配。

碳交易来源于《京都议定书》中提出的用市场机制减少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的排放,也就是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商品进行交易。因此碳市场是一个政策驱动的市场,国内国际政治和制度变化会对其发展产生重大影响。

碳交易的实现方式为:所有被纳入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企业,都将在上一年度获得政府发放的一定量的配额,如果企业的配额大于实际排放量,则企业多余的配额可以拿到碳市场上去出售;反之,企业就需要从碳市场上购买配额。

我国碳市场的目标与前期探索

我国作为世界上*大的发展中国家,同时也是世界上*大的能源消费国和温室气体排放国,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。

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前夕,温**总理向全球与会代表承诺,中国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%-45%;

2015年9月,中美双方发布关于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,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将努力早日达峰,宣布将在2017年启动国内碳市场;

《“十三五”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》提出到2020年,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8%,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。

我国*早通过《京都协议书》下的CDM机制参与国际碳市场,即将经认证的碳信用产品卖给发达国家获得收益,但近年来CDM机制已经逐渐衰落。因此我国开发了CCER(核证自愿减排量)机制,自愿减排项目减排量经备案后可在备案的交易机构内交易。

碳交易的两种形式分别是CCER交易与碳配额交易,CCER与目前的绿证交易一样属于自愿减排,以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交易前提,因此成交量较小。

在碳配额交易方面,我国也已经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尝试:2011年国家发改委下发《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》,确定北京、上海、广东、深圳、湖北、重庆、天津7个碳交易试点;2013年6月深圳碳市场运行并交易,其他试点也陆续启动。各试点都支持CCER抵消机制,比如深圳试点规定:“一份核证自愿减排量等同于一份配额,*高抵消比例不高于管控单位年度碳排放量的百分之十”。



2013至今碳市场行情,图注为2017.9.25各交易所成交量与成交价

几年来各试点运行平稳,截至2016年底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1.18亿吨,累计成交金额25.69亿元,平均成交价格21.778元/吨,碳交易规模呈逐年扩大趋势。试点碳市场积累了很多优良经验,比如湖北和上海试点推出了碳配额现货远期产品、碳金融应用不断**等。

但试点碳市场也存在市场活跃度低,交易集中在履约期月份、跨部门监管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,且各试点虽然设计框架类似,但政策细节各有特点,其交易相互独立,未来如何与国内碳市场衔接也是一大问题。

我国碳市场建设路线图

中国碳市场的建设思路参考欧盟的经验,也分为**阶段的试点市场时期(2013-2016),**阶段的国内碳市场建设发展期(2017-2020),以及第三阶段的**运行期(2020年后),计划于2020年后取消免费配额,碳价提高到100元/吨CO2并逐步上升,承担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核心作用。

根据2016年发布的《“十三五”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》,2017年启动的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覆盖石化、化工、建材、钢铁、有色、造纸、电力和航空等8个工业行业中年能耗1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。但由于数据搜集困难,**阶段可能只纳入电力、水泥和电解铝这三个数据较好的行业,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纳入其他行业,且**阶段只针对二氧化碳这一种温室气体。

配额分配初步采取“基准线法+预分配”的方式,其中电力行业的排放基准根据发电机组的压力、容量和燃料分为11类。配额分配以2015年的产量为基准,初始分配70%的配额,在核算出实际产量后进行多退少补。

目前各相关企业都在期待国内统一碳市场的到来,到时候具体怎么玩,敬请期待晶见后续报道~

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4099号